
6月5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四川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5—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接續《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空間布局、保障措施五個方面系統具體優化氫能產業規劃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規劃》提到,四川現有從事氫能產業的企業及科研院所100余家,覆蓋氫氣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整車制造等全產業鏈主要環節,并已形成一批頭部企業,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已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超1000輛、建成加氫站18座,示范應用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在此基礎上,四川省計劃到2027年,全省累計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超4000輛,打造1—2條氫能軌道交通示范線;累計建成加氫站(含制氫加氫一體站)超40座,打造1—2個可再生能源制氫及輸運儲用產業鏈示范;在儲能、供能及工業領域打造超10個應用場景;綜合應用成本持續降低,力爭實現燃料電池商用車綜合應用成本與同類型燃油車持平。最終,在2035年,四川實現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綠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初步建成國內主要綠氫供應基地,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具備四川特色的氫能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及綜合應用高地。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規劃》提出要做到:
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場景應用——加速交通領域規模化應用,推進工業領域替代應用,開展供能領域場景打造,布局儲能領域多元應用;
統籌推進氫源供應網絡建設——科學布局制氫設施,包括電解水制氫、工業副產制氫、生物質制氫、光解水制氫、核能高溫制氫等,同時穩步構建儲運體系,統籌規劃加氫網絡;
持續提升自主技術創新水平——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明確氫能技術發展重點領域及方向,提升高端裝備性能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氫能高端裝備標志性產品,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高產業人才支撐能力;
加快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培育高水平企業梯隊,強化東方電氣、厚普股份、榮創新能等氫能“鏈主”企業引領作用,強化氫能裝備產業協同,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
建立健全氫能標準體系和安全機制——構建氫能標準體系,明確氫能標準體系重點方向,健全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適應氫能產業發展的安全監管體系。
此外,四川要形成“一集群、一基地、一高地”的產業發展格局。以“鏈主”企業為引領,充分發揮成都、自貢、德陽、南充等地高端裝備制造優勢,帶動綿陽、內江、樂山、廣安、雅安、眉山、資陽等周邊城市,打造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協同提升的氫能高端裝備產業集群。依托攀枝花、樂山、雅安、阿壩、甘孜、涼山等地豐富的水風光資源,利用瀘州、南充、宜賓、巴中等地酒糟秸稈、林下可燃物等農林廢棄物及生活和工業等有機垃圾開展生物質制氫技術研究和應用,將四川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綠氫生產供應基地和能源安全保障大后方。發揮四川經濟大省、軍工強省優勢,形成“一廊多路”氫交通應用體系,建設高原氫能民生應用示范帶,構建綜合應用場景多點示范區,全力打造氫能綜合應用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