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高、清潔可再生、應用場景廣泛等特性。發展氫能產業是推動能源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伴隨《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各省市地區氫能政策的印發,氫能產業發展有望步入“快車道”。我國氫能產業的區域集聚效應顯著,大致可分為“東、西、南、北”的發展格局,西部地區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在制氫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對比其它地區氫能產業的發展,西部地區氫能發展速度與支持力度都有所欠缺,也存在發展瓶頸。
4月歷來有大地回春、鮮花初綻的美譽,為促進西部地區氫能全產業鏈深度業務交流和投資合作,推動西部地區因地制宜推動氫能源應用。4月28日,由氫啟未來網主辦的線上會議“氫能大咖分享匯——西部氫能發展研討會”如期舉行。
本次會議非常榮幸邀請到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發展局副局長謝興云為會議致辭。
會議隨后進入演講環節,首先中自環保科技PEMFC技術首席科學家周衛江先生帶來報告“批量化生產催化劑的性能提升策略”,重點介紹了國產電催化劑的現狀、催化劑的性能、提升性能的策略和方法、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個部分。
在國產電催化劑的現狀方面,周衛江先生認為在2025年前后,甚至更遠一點,鉑基電催化劑仍然是氫燃料電池的主流催化劑,非鉑催化劑還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應用。
在催化劑性能方面,重點講述催化劑性能耐久性問題。
提到導致鉑基電催化劑失活或者性能降低有許多因素,其中兩個重要的因素是涉及鉑粒子的失效、碳載體的電化學腐蝕等。
在關于電催化劑耐久性提升策略和方法上,周衛江先生表示國產碳載鉑基催化劑在初始活性、粒徑控制、低電位耐久性等方面已經與國外同類產品旗鼓相當,甚至略勝一籌,但在高電位耐久性等方面還有待繼續強化。
中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的李明先生圍繞《高壓車載儲氫技術難點與成本控制》進行了重點講解。
他在報告中提及目前制約車載高壓儲氫氣瓶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以下幾點:
1、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不足
比如全纏繞儲氫瓶所用的碳纖維,近兩年國外進口碳纖維在國內銷售數量較低,基本處于限制出口的狀態。所以,近期行業受限于高性能碳纖維的短缺以及隨之而來的成本上漲。國內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廠家也開始加快研發、提升產能,很快便可突破這一瓶頸。但目前主要的核心零部件諸如瓶閥等,仍需要依賴進口。
2、核心原材料及關鍵零部件急需國產化
考慮到核心原材料及關鍵零部件的短缺可能會帶來大幅影響,國內想要突破這一瓶頸,相關企業需要加快研發腳步,開發設計出可以適應國內儲氫氣瓶生產所使用的材料零件,助力國內氫能儲運技術快速發展。
3、儲氫瓶內膽成型效率有待提高
國內氣瓶內膽成型的主要加工方式效率較低,產能受限。隨著今年國內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每年所需的儲氫氣瓶數量也逐年提升,需要考慮現有產能是否可以滿足逐年上漲的市場需求。
4、70Mpa三型車載儲氫氣瓶輕量化
大容積、輕量化、高壓力、低成本、高效率的復合材料儲氫氣瓶仍是主要的研發方向。
5、70Mpa-IV型車載儲氫氣瓶一致性問題有待解決
儲氫瓶壓力越大,意味著同等容積下能夠儲存的氫氣越多,這有助于提高氫燃料汽車的續航里程提升,更制約著氫能乘用車的發展。目前,中材科技已率先突破70MPa儲氫瓶的生產技術,將主要應用于乘用車場景。
6、檢驗檢測裝備與技術有待提升
目前,已經有著較為完備的氣瓶檢驗檢測方法和標準,但對市場應用方面的檢驗檢測方法仍有很多地方亟待改進。
來自貴州氫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席CEO杜奕樊,他為大家分享了《德國氫氣管網與固定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介紹及其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啟示》。
他表示現如今太陽能和風能被大眾認知為對抗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但由于其存在局限性,所以發展氫能是實現能源轉型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
同時從中德不同角度闡述了輸氫管網的現狀,通過氫能助力“雙碳”目標勢在必行,解決長距離輸氫問題也亟待解決,實現氫氣管道運輸可以擴大運輸規模且極大程度降低運輸成本,為長距離跨地區合作創造更多的可能。
最后他表示國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情況對氫能發展就德國現狀來說更為有利,機遇更多,并建議在城市規劃的初期就考慮將氫能基礎設施納入其中。其所任職的貴州氫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為多地區量身打造了因地制宜的氫能產業綜合解決方案。其自主研發、生產的100KW固定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核心產品,該系統采用環境友好型的熱電聯供設計理念,通過分布式布設,為社區、醫院、酒店、數據中心等場景提供綜合能源供應;通過集中式布設,形成智能微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有助于電網的穩定。副產物只有少量水,零碳排放,清潔、高效、安全!
Stephan及HEE團隊堅信,氫能源將是解決未來能源轉型最契合的答案。
根據海德利森氫能產業集團CMO兼市場總監郭魏先生的報告,重點了解商業加氫站壓縮機的現狀。
據統計,截止2022第一季度,全國建成和在建共計兩百多座加氫站,大部分基本集中在2018-2021這四年建成。
為什么隔膜機占據主流市場?
郭魏先生表示目前國內排名前五的加氫站集成商包括:海德利森、上海舜華、上海氫楓、國富氫能、液空厚普,他們集成了大約國內80%的加氫站系統。除了海德利森以外,其余四家主要使用隔膜機,所以導致隔膜機在加氫站使用較多。
2021年之前,中石化體系的招標大多指定隔膜機,而中石化加氫站的數量較多,導致液驅活塞式壓縮機在2018-2020年期間的市占率急劇下降。不過從2021年開始,液驅的優勢逐步被更多客戶認可,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相比之下,隔膜機的下降趨勢明顯。而隨著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能源企業取消隔膜機的指定使用,郭魏先生個人判斷,在未來的幾年內會看到隔膜、液驅兩種壓縮機的市占率持平。
目前液驅活塞式壓縮機市場中,海德利森約占65%的份額。郭魏先生表示,隨著各液驅技術廠家的協同,相信能把液驅活塞式壓縮機推廣做得更好!
在幾位嘉賓的分享報告之后,由成都西部氫能產業園投資運營經理龔科為大家介紹成都西部氫能產業園發展情況,為整個演講環節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最后的討論環節,由主持人向中自環保科技PEMFC技術首席科學家周衛江先生、中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李明先生、貴州氫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席CEO杜奕樊、海德利森氫能產業集團CMO兼市場總監郭魏先生提出了三個問題,大咖們對于問題分別給出了見解,也相信各位觀看直播的小伙伴通過嘉賓分析能夠更加了解西部地區氫能發展現狀!
同時作為本次線上會議的主辦方,氫啟未來網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最終實現我們的“雙碳”目標,同時也會與參會的每一位嘉賓持續關注氫能產業發展,共同助力氫能社會進步,力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
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