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氫能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商用車氫能時代在政策帶動、產品升級和國家城市群示范運營帶來的規模化成本降低推動下拉開序幕。”
9月18日,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和北京市未來科學城管委會聯合主辦的2022年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能源谷氫能機遇與發展”分論壇在北京召開,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秦志東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136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諾,覆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88%、90%的GDP和85%的人口,氣候變暖、環境污染迫使全球能源改革,減碳已成為全球共識。
秦志東強調,“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和氫能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2021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19億噸,占全球總量的33%,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約11.8億噸,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0%,公路交通為主。截至2021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為3.02億輛,其中商用車占比約11%,商用車年碳排量約5.9億噸,占比56%,其中重型、輕型貨車占比最高。他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連續7年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總銷量為350萬輛,滲透率為13.4%。2022年,1-7月銷量為319.4萬輛,滲透率為22.1%,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占99.95%。
秦志東認為,全球氫能產業正處于初期示范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預計2030年后將進入商業化階段。在中國,由于頂層設計和政策利好的推動,氫能產業正在穩步發展。他表示,目前中國已確定的5個城市群將在4年示范期內推廣3.3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在政策的全力支持下,預計2030-2035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規模將達到100萬輛,商用車將率先成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突破點。
北京制定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確定了氫能產業的發展目標和產業布局規劃。預計到2025年前,北京將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推廣基礎、產業體系和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培養10-15家國際影響力龍頭企業,建成3-4家國際一流的研發創新平臺;在京津冀區域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減少碳排放200萬噸;燃料電池汽車推廣1萬輛。
“隨著產業的不斷完善,我國商用車氫能時代早已拉開帷幕。”秦志東表示,與以乘用車為主的海外發展路徑不同,中國氫燃料以商用車為切入點,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21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基本為商用車,產品結構由客車向卡車發展。同時,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21年,我國建成加氫站數量、在營加氫站數量、新建加氫站數量實現全球三個“第一”。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270多座加氫站。
秦志東認為,中國氫能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正處于規模化的前夕。中國氫能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他強調,未來通過“宜氫則氫,宜電則電”,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技術將互補聯動,助力碳中和,邁入多技術共生階段。
據了解,氫燃料電池技術有三個優點,一是加注時間短,二是續航里程長,三是環境適應性強,低溫能快速啟動。氫燃料電池是低溫、長里程、高能耗商用車新能源化的最佳選擇。未來,氫燃料電池整車將向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方向發展,“技術升級+規模化降本”將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秦志東表示,“雙碳”戰略背景下,燃料電池和純電動將在不同場景下逐步取代燃油車。
秦志東介紹,福田汽車自2006年開始進行氫燃料商用車開發,依托國家科技項目,完成了國內首個客車及卡車公告,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重大賽事服務。產品覆蓋客車、物流、冷鏈、環衛、自卸、牽引等系列車輛。截至2022年6月,氫燃料商用車共推廣1000多輛,累計運營里程2000多萬公里。目前企業已實現多項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突破。
同時,福田汽車還整合了政策和應用領域的需求,在城市配送、環衛、客運、重型等場景中全面布局氫燃料電池產品。未來將打造下一代全新的平臺產品。根據應用流線型等低風阻設計、輕量化、高效集成、智能化管理等多種技術,氫耗可下降40%以上。
在北京氫能產業規劃的領導下,福田汽車將堅持與大興區氫能產業協同,在昌平區打造氫能產業基地,以整車為牽引,布局技術創新、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氫能儲運加裝備及后端應用,推動昌平區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商用車龍頭企業,福田汽車將繼續積極踐行雙碳戰略,與產業鏈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構建氫能產業生態,開啟燃料電池商用車發展新時代,共創綠色美好物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