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圣火點燃,“氫”飛揚。這里有數百名中國特檢人員日夜奮力攻關的身影。
比賽開始,實力護航。這里有中國特檢人員無數次測試保障萬無一失的決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廣泛傳播了科技奧運和綠色奧運的概念。中國特檢人員也利用自己的科技實力和研究成果,為冰雪盛宴做出了貢獻。
特檢力量“燃”起來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舉世矚目的奧運火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點燃,傳達了中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
北京冬奧會貫徹綠色奧運的核心理念,氫能產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更好地為冬奧會氫能設備運行安全提供技術支持,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特檢院)專門成立了冬奧會氫能裝備安全檢測測試小組(以下簡稱測試小組)。
回憶起接到北京冬奧會組委會的測試任務后既興奮又感到壓力的情況,測試小組的工作人員段志祥仍然記憶猶新。“本屆冬奧會手持火炬首次采用氫氣作為燃料。其氧氣供應系統主要由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和瓶閥組成。為了確保使用過程的安全,氣瓶和瓶閥必須進行系統性測試。但火炬氣瓶容積小、壓力大,瓶閥結構復雜,與傳統氣瓶和閥門非常不同,且均為首次制造,測試工作困難。特別是第一批氣瓶和閥門的測試需要在確定任務后3天內完成并出具報告,這給測試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戰。”段志祥說。
責任重于泰山。測試小組相關負責人緊急部署、迅速行動,與北京冬奧組委會及相關企業充分溝通協調,克服復雜轉接頭設計加工、氣瓶測試方案制定和試驗裝置參數調試等難題,經過100多個日夜努力,共完成30多只氣瓶和20多只閥門類型測試,1000多只火炬氣瓶和閥門第三方測試,為火炬的安全使用提供專業建議。
氫能出行是北京冬奧會的綠色實踐之一。氫燃料電池汽車高壓儲氫氣瓶壓力達到70MPa,容積超過100L,是我國首次開發同類產品。如何在高壓、臨氫等極端試測試工況下進行試驗?測試小組成員積極探索,對疲勞試驗、火燒試驗等裝置進行了升級,使氣瓶測試工作安全有序進行,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順利進入冬奧會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加氫站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氣儲存和加注,是冬奧會“氫能出行”的核心環節。為確保加氫站的安全運行,中國特檢院完成了加氫站及氫能運輸裝備典型失效案例的梳理和統計分析研究,建立了典型的加氫站承壓設備風險評估方法。該研究結果不僅應用于冬奧會管理區加氫站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而且已應用于中國許多地方的加氫站儲氫設備。
氫氣如何安全運輸?長管拖車作為冬奧會期間制氫廠和加氫站氫氣運輸的唯一運輸設備,是保障冬奧會期間氫氣穩定供應的核心裝備。“為確保氫氣長管拖車的安全運行,中國特檢院突破了運行過程中動態數據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傳輸等關鍵技術,開發了集氫氣泄漏、壓力、溫度等關鍵數據實時監測裝置,實現了高靈敏度氫氣泄漏探測(精度1ppm)、壓力監測等功能。用戶可以利用該設備實現24小時自動值守和實時監測。”測試小組工作人員李彤說。同時,在分析長管拖車典型事故案例和測試數據的基礎上,中國特檢院根據壓力、泄漏等關鍵故障因素和風險早期狀態因子,建立了系統化的動態監測和預警方法。該系統為運氫長管拖車的高壓系統佩戴了個性化的“智能手環”,使車輛的運行更加直觀透明。
硬核技術亮出
2月8日,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中國運動員谷愛凌獲得了金牌。首鋼滑雪大跳臺斜行電梯上安裝的電梯智能監控綜合管理系統,為斜行電梯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效的支撐,也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2月10日,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進入賽事密集期,氨制冷系統承壓設備動態風險遠程監控預警平臺繼續為場館提供安全運行維護服務,支持外圍團隊監督應急,為冬奧會期間場館氨制冷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人員安全提供有效支撐。
2月10日,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比賽繼續在云頂滑雪公園舉行,客運索道監測和健康診斷云平臺繼續為活動提供科技助力。
800多臺電梯,50多條客運索道,20臺制冷壓力容器,384公里燃氣加熱壓力管道,12臺鍋爐……冬奧會關鍵區域五大類特種設備的安全始終影響著中國特檢人員的心。冬奧會特種設備安全監測與應急平臺系統、客運索道監測與健康診斷云服務平臺、冬奧會關鍵區域電梯智能監控系統、低壓力低排量燃氣與供熱管道安全監測系統、工業鍋爐運行狀態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氨制冷系統承壓設備動態風險遠程監控預警平臺六大系統平臺的研發應用和“核心”保障,正是特檢人員交付的最佳答案。
“平臺系統實現了兩地三賽區特種設備綜合動態風險評估約7000次(每10分鐘評估一次)。冬奧會期間,所有納入監測范圍的特種設備預警信息均為低風險,運行狀態良好,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中國特檢院冬奧關鍵區特種設備安全運行保障技術項目負責人徐彤說。
在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的創新時代,特種設備安全也必須以前沿為目標。本次研發的電梯智能監控系統就利用電梯物聯網技術,通過前端傳感器和云存儲服務器實現電梯運行的動態監控和風險預警,實時展示和綜合管理冬奧會各區應用示范電梯的運行狀態。“它還解決了低溫冰雪等嚴寒復雜環境帶來的電梯運行安全風險,完成了冬奧賽區電梯安全評價和應急預警體系‘高負荷’、‘高時效’的挑戰,展示了我國電梯智能監控和安全管理的技術實力。”項目聯系人翟建明說。
科技成果無處不在。在壓力管道運行狀態監測和泄漏檢監測中,項目團隊開發了埋地燃氣管道和供熱管道集外部環境、腐蝕狀態和泄漏定位分布式于一體化的監測設備,為關鍵區域壓力管道的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在工業鍋爐運行狀態監測中,研制形成了工業鍋爐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實現了對可能存在主要風險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在氨制冷壓力容器的安全狀態監測中,獨立研發了TDLAS和超聲波氨泄漏監測裝備、氨制冷系統承壓設備泄漏監測和動態風險遠程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氨泄漏風險源的快速定位、辨識、風險評估和預警;客運索道高效巡檢裝置及鋼絲繩在線監測系統解決了客運索道在線監測和健康診斷的問題,實現了客運索道運行參數監測、鋼絲繩監測等參數的實時在線監測功能。
正如徐彤所說,在包括中國特檢院在內的十多個產學研用科技攻關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冬奧項目在重大活動中建立了獨特的特種設備安全防控新模式,完善了大型活動下特種設備典型事故應急救援機制,為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控和監管樹立了行業標桿。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特種設備運行狀態檢測監測、安全評價和智能監管的科技水平,促進了城市民生設施安全跨學科、跨領域的技術融合,可以在冬奧賽后進一步拓展應用。
北京冬奧會已經結束,但特檢人員仍在征途中。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