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生產量將做到7.7萬輛,占浙江省生產量的6.1%,占全國產量的5.3%。全省共有12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累計批準生產能力65.4萬輛。
為加速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浙江發改委近期下發了《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將繼續擴大,綜合發展水平將位居全國前列。
《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爭取達到60萬輛,工業總產值調控達到1500億元;培育了10家生態型企業,100家“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專業化、創新型企業。新型純電動乘用車平均耗電量優于12千瓦時/100公里。
建設規劃一些5G車聯網示范城市和智能汽車應用試驗區,完成更高質量智能汽車在特殊情景下的大量商業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交通、港口、城際物流等領域得到推廣。
根據《規劃》,浙江將逐步形成“一灣一帶多基地”的新能源汽車空間發展格局。
一灣——杭州灣周邊汽車產業集群
聚焦杭州灣經濟區,以新能源汽車開發制造和關鍵技術為目標,集聚國際化先進制造基地、創新平臺、檢測中心和高端人才,大力發展高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提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規模效益顯著、創新能力突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一帶——溫臺沿海汽車產業帶
以溫州市、臺州市為重中之重,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擴大科技創新投入,完善配套體系,打造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平臺。
多基地——一批新能源汽車特色基地
在浙江省具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的開發區(園區),“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為重中之重,如特色小鎮發展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整車以及驅動電機電控系統、動力電池材料、氫燃料電池等零部件培育形成特色競爭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提升汽車制造綜合競爭力,突破關鍵零部件產業薄弱環節,打造智能汽車發展新優勢,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浙江將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
大力推廣乘用車,支持吉利集團規劃中高檔乘用車行業市場,打造世界著名新能源汽車品牌。彌補全省商用車產業鏈薄弱環節,積極開發基于高效混合動力和換電技術的大客車、重型卡車等中高端商用車。
主要攻克動力電池,提升驅動電機的電氣控制,布局車規級芯片和智能傳感器,強化關鍵特性部件。
大力發展智能網絡系統,開發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路協調等系統解決方案。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向共享汽車服務商轉型,加快汽車從傳統出行工具向智能出行空間升級。大力發展拼車服務,推廣分時租賃等拼車業務模式,探索電池租賃、共享充電等拼車業務新業態。
完善新能源汽車展示、物流、金融、保險、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裝飾改裝、檢驗檢測等后市場服務鏈。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浙江省將具體實施代表性重大項目。讓我們了解更多
“三縱三橫”研發創新工程
圍繞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氫燃料電池汽車“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條,強化整車集成核心技術。
公司聚焦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絡與智能技術“三橫”,重點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瓶頸。
“生態主導”企業培育項目
正確引導浙江省整車公司企業和大型零部件公司企業加強開放合作和利益共享,強化和鞏固產業鏈薄弱環節,打造一批生態型企業。
到2025年,發展10家生態型企業。重點支持吉利汽車集團發展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30%。同時,我們將在傳統汽車領域重點開發新一代高壓混合動力系統,使汽車碳排放較2020年減少30%以上。
“能級躍升”平臺建設項目
重點布局一批新產業平臺,升級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促進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促進產業集聚、創新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汽車、關鍵零部件和相關服務為重點,累計培育“萬畝千億”新能源汽車產業平臺5個以上。推進一批新能源汽車城鎮建設。
“跨界協同”集成示范項目
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與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智慧城市等產業融合,培育“新能源汽車+”新業態。開展新能源汽車制造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示范試點。
區域試點: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到2025年,將制定5個區域試點項目。
企業試點:到2025年,制定10個企業試點項目。
“內外暢通”開放合作項目
鼓勵全省企業積極融入國內供應鏈上下游體系,努力打通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分銷、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不斷開拓國內市場。
引導企業深化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著力建立“一帶一路”國家國際營銷網絡。
“低碳智能”應用推廣項目
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環衛、郵政、城市物流配送、機場等公共領域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積極推廣港口運營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出租車、物流配送車輛等新能源汽車不低于80%。
引導個人消費者樹立綠色低碳消費理念。以亞運會為契機,加快智能車輛示范應用,在綜合體育場館、機場、旅游景區等道路條件穩定地區的短途線路上,優先發展L4級自動駕駛汽車出行服務。
開展杭州灣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鎮群建設行動:
“十四五”期間推出3000多輛車輛,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包括城際運輸、港口物流短途接駁及定點運輸、中長途客運、城市配送物流、冷鏈物流運輸、市政環衛等領域,近年來,轎車的推廣以公交車、輕型商用車為主,并逐漸增加了在中遠途、中型商用車中的應用。
智能及高效率基礎設施改善計劃
加快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持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因地制宜建設充電設施。實施加強基礎設施行動:
充電設施:到2025年,建成綜合能源供應服務站800余座、公共區域充電樁8萬余座(其中智能公共充電樁5萬余座)、自用充電樁35萬余座。
充電基礎設施信息智能服務平臺:實現充電樁(站)基礎信息、運營等數據應用的一體化、標準化。
智能車輛試驗場:探索智能車輛、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系統相結合的路徑,在德清、寧波杭州灣、嘉善等城市建設多處自動駕駛試驗場。
加氫站:2025年建成30個加氫站。
“百項千億”項目投資工程
“十四五”期間,組織實施重點項目100多項,總投資預計超過3000億元。
在汽車制造、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絡與智能等關鍵零部件領域開展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