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天藍色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的中石化海明綜合加能站完成加氫后,駛向城市街區。“剛剛投產的海明綜合加能站集‘油、氣、氫、電服’于一體,是我們構建氫能生態鏈的關鍵一步。”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經濟發展局局長車文斌說。
瞄準未來發展方向“育新機遇”、惠民生“補短板”、加強商務服務、跑出“加速”……今年,大連牢牢抓住了有效投資關鍵作用。高標準規劃項目、高水平先進項目、高效率服務項目,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全面振興。
把握未來,點燃發展“新引擎”
大連莊河海域,總投資59.6億元的海上風電項目施工現場,施工船正吊裝風力機組,一座座“海上風車”聳立在碧海藍天之間。“從海上風電到集中式光伏發電,莊河不斷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產業鏈,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莊河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高嘉峰說,目前莊河市謀劃儲備清潔能源產業鏈項目26個,預計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從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到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從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到港航物流產業集群,大連作為老工業基地,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發展的關鍵時期,只能針對未來的行業,發展方向是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入發展“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推進優質項目建設,搶抓高端機遇,質量發展。
船用氫能源裝備檢驗檢測平臺、港口5G自動駕駛仿真與試驗示范項目、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基地……大連日前召開科技創新資源推介會,發布41項重大科技計劃和投資項目,簽約45項重大科技項目總項目金額110億元,將為大連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積累新動能,儲備大項目,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今年上半年,大連高新技術產業投資69.2億元,同比增長181.3%。同時,大連上半年共審批立案項目149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14個,比上年同期增加53個。
為民生貢獻力量,開創美好“新生活”
在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是我國北方首個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重約6萬噸的E8管段于8月25日安裝成功。“E6、E7、E8三段管段安裝40天完成,刷新了此前E3、E4 和 E5三段管段44天的安裝周期。” 大連灣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孫磊說,全長5.1公里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一條貫穿大連南北的快速通道,不僅方便市民出行,也優化城市功能。
交通基礎設施、教育文化設施、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今年,大連將更加注重有效投資彌補民生短板的實效,規劃投資一批基礎性、長期性、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結合的高質量項目。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00萬平方米,改善1.7萬農村居民飲水條件,修繕農村道路約200公里……大連通過線上線下公開征集,多方式多渠道收集意見建議,今年明確了15項。重點民生工程將解決人民群眾的“難、憂”問題。
在東北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大連金浦新區,今年上半年教育支出13.3億元,同比增長59.8%。主要投資建設、改建大連大學附屬中學、明倫小學、星河小學等學校招收新生10500人。
抓服務,打磨業務“新品牌”
“海明綜合加能站項目從規劃到建設,自貿區相關部門都有專人負責全程跟蹤服務。” 中石化北方能源(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波說,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規劃建設部發起的“定制化服務預約”讓項目5天拿到規劃許可證提前。
針對項目建設經常面臨一些“疑難雜癥”的情況,大連加大了服務保障力度,“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班組、一個進度、一抓到底”的“五個一”項目服務機制全面落實,充分發揮“服務秘書”和“綠色通道”作用,解決項目立項、手續、基礎設施、保障土地資金等要素,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障礙。
大連紅沿河核電站至瓦房店500kV線路工程是紅沿河核電站輸電的“大通道”。“大連市和瓦房店市有關部門和我們對項目進展中的各種問題進行了30多項專題研究,縮短了行政審批時間。”國網大連瓦房店供電公司經理紀清雨表示,該項目已建成85座基塔,組裝建設架空線路15公里以上,總體進度達到75%以上。
為不斷優化大連營商環境,大連近期在政策公開、權力公開、誠信建設、政務服務、申訴受理、執法監督等方面向全社會作出八項承諾,對不承諾問題零容忍,發現一個,查處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