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于當地時間3月22-24日在德國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DM EB)第117次會議上,接受表決并獲得審批通過,正式成為清潔發展機制(CDM)第101個小方法學,填補了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的空白。
CDM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靈活履約機制之一,是得到國際公認的碳交易機制,基本適用于世界各地的減排計劃。
作為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的牽頭發起方,重塑集團攜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上海環交所”)、中石化資本、國內碳減排服務提供商環保橋共同開發完成的該方法學,自3月24日審批日起,可正式應用于采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在客運、貨運等領域從事運營的車隊、機構及企業主體,根據其運營規模和碳交易需求,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CDM/國際核證減排標準(VCS)減排項目開發。
當前,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標,碳交易則是推動碳中和目標達成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化平臺。截至2022年底,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23億噸,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但和歐盟碳市場相比,我國碳市場的流動性與成交量還有較大差距,完善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補齊碳市場相關方法學空白、打造全國統一自愿減排市場、出臺量化核證國家標準等方面的需求和呼吁日漸強烈。
在商用車尤其是重卡等排放強度高的領域,通過開發碳減排方法學、創新碳交易產品,有利于大幅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普及推廣,創造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對廣大市場主體而言,碳減排量可用于企業自身實現碳中和,以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同時,也可通過碳交易提升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的經濟效益,開展碳資產管理優化企業資產配置,這些都將為企業降本增效、創新轉型帶來新的空間。
作為氫能領域頭部企業,重塑集團依托扎實的技術和產品、豐富的商用實踐經驗,結合產業鏈、生態圈資源優勢,自2021年起協同上海環交所、中石化資本等在氫能領域碳減排上展開了深度合作,在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戶端的碳減排方法學開發認證、碳交易體系建設、碳金融研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氫燃料電池汽車專用的碳減排認證方法學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圖片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DM EB)第117次會議現場及議題討論日程
未來,重塑集團將重點推動面向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推廣與碳交易市場創新的有機結合,支持應用端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過程中產生的主動減排效益,獲得碳交易市場的認可并允許入場交易,從而使控排企業之外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上的更多市場主體有動力積極實踐各類減排項目,嘗試通過新路徑、新模式為國家雙碳目標達成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