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從國家電投公司燕山湖發電獲悉,該電廠“可再生能源制氫天然氣管道摻氫示范項目”——固定混氫比達到10%,完成混氫量4100NM3,系統自動運行安全穩定。
2019年4月,國家電投公司氫能工程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正式決定在燕山湖發電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天然氣管道摻氫示范項目”。由于該項目為國內首例,尚無相關成功經驗可借鑒。建設中,電廠主動聯系國家電投中科院、浙江大學等相關科技人員完善圖紙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建設方案,實現了內部和廠外同步開工。在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相關技術骨干加班加點,自壓承重前行。
項目組科研人員表示,整個團隊是先行者,是拓荒牛,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們走在一條中國人還沒有走過的路上,他們從事的是一個涉及新興朝陽產業的技術前沿。公司的事業是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天然氣加氫規范和標準的空白,是國家電投公司和國家在世界第三輪能源替代中贏得主動權,必須毫不猶豫地勇往直前。
在脫硝液氨區拆除過程中,項目管理人員及時回收了氨區1號、2號儲氨罐內未用完的液氨2.5噸,確保氨零排放,節省11000余元公司。在拆除設備15臺、管道1000多米的過程中,合理安排施工人員和設備,節約成本36000余萬元。加氫站改造后,重新安裝了205個設備標識牌和112個標識牌,完成了30小時的加氫站員工培訓。及時修訂加氫站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加氫站程序和系統圖、操作單,消除設備調試過程中的缺陷 20 其余項目確保成套設備成功試運行。 9月30日,項目基建及調試工作順利完成,實現集團公司重點項目零延誤。
該項目已取得《運行操作人員特種作業充裝許可證》、《充裝平臺氣瓶充裝許可證》、《危險化學品登記證》和《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并取得氫氣的生產、儲存、儲存、銷售和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驗的各種許可證和資質具備合法合規的天然氣摻氫試驗條件。目前固定混氫比例已達到10%,完成混氫量為4100NM3,系統自動運行安全穩定。
下一步,公司將與中央研究院完成氫氣混合試驗和民用爐具應用推薦標準的編制工作,以實現氫氣電解生產、儲存、壓縮、充裝、交通運輸、商業使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加快發展,推動社會逐步進入氫能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