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擁抱“零碳”氫能的同時,中國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加快完善配套設施、降低制氫成本、應用場景廣泛、量產等優勢在多種氫能商用車中,我國氫能汽車企業有望與海外汽車企業實現錯位競爭,最終在克服高成本瓶頸、擴大應用規模方面取得領先。
“雖然歐洲、日本、韓國等地的汽車制造商在氫動力乘用車領域已經發展成熟技術,發展勢頭較快,但受當地交通物流條件限制,在該領域的努力不足重卡等商用車。中國車企競爭優勢錯位,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氫能汽車競爭和氫能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美錦能源副總裁、飛馳科技董事長姚錦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氫能的全球競爭和前景,姚錦麗表示,中國在石化和焦化行業擁有發達的產業鏈,制氫成本明顯低于日本、韓國和歐洲。建設速度快也成為我國的產業優勢。“以美錦能源為代表的企業,可以進一步幫助各地完善氫能產業鏈,通過規模化大幅降低相關成本,推動下游運輸車輛產品的市場推廣應用。”
隨著我國將發展氫能作為一項重要的能源政策,目前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前景受到各界關注,也成為“十四五”期間產業轉型的方向。貨運商用車具備大量使用氫能來幫助減少排放的條件和潛力。
美錦能源旗下佛山飛馳汽車有限公司是我國首批獲得氫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之一。近年來,一直走在氫能源商用車生產的前沿。量產的氫能源汽車產品包括: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氫燃料電池冷藏車、氫燃料電池自卸車、氫燃料電池牽引車等,部分產品已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
“據初步測算,公司將在10年內通過自有平臺推廣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傳統柴油重卡按每年行駛10萬公里將排放約120噸二氧化碳。通過轉換柴油改氫,1萬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年可減少約120萬噸二氧化碳。”姚錦麗表示,她還建議中國行業加快建立氫能區域發展聯盟和氫能產業鏈技術體系,促進中國氫能源汽車市場安全穩定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目前中重型商用車在我國汽車保有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今年年初的相關數據顯示為5%左右,但顆粒物排放比例達到了68%,氮氧化物排放比例甚至超過90.%。從成品油消費比例來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50%。因此,推動氫燃料電池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對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燃料電池也更適合長途運輸和重載運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氫能汽車產業遭遇不同程度的發展制約。不過,未來隨著全球疫情的消退,已經復工復產的中國氫能汽車企業,可以通過長期的技術,率先回歸高速發展的軌道。積累和海外技術賦能將推動商用車在國內外市場的復蘇。
據姚錦麗介紹,早在2019年4月,飛馳科技就完成了首批出口馬來西亞的國產氫燃料電池客車的交付。目前安全運營里程超過10萬公里,正在與各國洽談相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