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近年來,政策、資本賦能各地氫能產業,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動下,政策多點開花,企業加大投入,氫能產業在2022年迎來了“爆發元年”,進入2023年,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回顧2023年1月,氫啟未來網整理了站內熱度top30文章,榜單內容如下:
top 1
創造全新里程碑!東方氫能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里程、載客人數雙破2000萬
1月2日消息,東方氫能在成都首批投運的180臺燃料電池系統公交車,安全運行里程突破2000萬公里,載客突破2100萬人。
top 2
10輛氫能公交車投運,雄韜氫雄VISTAN系列燃料電池系統助力張掖“雙碳”發展
1月12日消息,由雄韜氫雄配套的10輛氫能公交車在張掖投放使用。此次上線運營的氫能源公交車搭載的是雄韜氫雄VISTAN系列燃料電池系統與雄韜氫瑞電堆,具備長壽命、高功率密度、穩定高效功率輸出等性能特點,能在-30℃低溫環境下運行,即使穿梭于張掖茫茫雪地中也毫不畏懼。
top 3
國家能源局:交通領域大力推動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
1月6日消息,國家能源局就《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top 4
為加快推動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構建產業鏈完善、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結合實際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top 5
總部位于荷蘭的燃料電池系統廠商zepp.solutions近期又有新動作,其儲氫和燃料電池系統已被車輛改裝商Terberg Techniek用于將兩臺利勃海爾916 Litronic輪式挖掘機從柴油轉換為氫電。
top 6
1月9日,荊州市2023年招商引資“開門紅”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深圳國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現場與荊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綠色低碳相關行業業務合作契機,整合各自優勢資源,聚焦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和關鍵應用,建設氫能產業示范園項目、開展氫能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綜合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氫能多場景示范應用,迅速促進荊州綠色低碳產業集聚和發展,促進荊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top 7
1月6日,福大紫金公司與金龍公交共同打造的第一輛氨氫能電池公交車啟動簽字儀式在福州大學舉行。在與會領導和嘉賓的見證下,福大紫金公司與金龍客車簽訂了氨氫能源客車新車型開發合作協議。
據悉,此次多方合作的重大技術攻關主要依托紫金礦業集團、福州大學和海新能科共同成立的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綠色氨氫催化領域的技術優勢,為氨氫能源在汽車燃料電池領域的商業化推廣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技術路徑。
top 8
1月11日,東方氫能繼中標甘肅慶陽公交項目后,在燃料電池交通應用領域再次斬獲甘肅地區批量訂單。本次簽約項目由東方氫能與華能甘肅、張掖市政府共同打造“河西氫走廊”示范項目,是對東方電氣氫能產業全新商業模式的驗證和持續優化。
top 9
“業界良心”億華通突破大功率燃料電池熱管理技術,公開為行業共享百余項專利
目前,搭載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重型卡車越來越多,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然而,重型卡車搭載的燃料電池發動機額定功率高達240kW,這對熱管理系統提出了更嚴苛的性能需求。
為了推動燃料電池重型卡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億華通決定主動公開相關熱管理技術專利,與全球行業伙伴分享相關技術研究成果,促進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地球的美好明天做出貢獻。
top 10
吉電股份白城分布式發電制氫加氫一體化示范項目成功制取第一立方“綠氫”,為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開辟了新路徑。
該項目位于白城市工業園區,總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采用綠電“優先制氫、余電上網”的新能源運行方式與“光伏+風電、堿液+PEM制氫”雙耦合制氫模式。建設容量10.6兆瓦,其中風電6.6兆瓦、光伏4兆瓦,配套建設單臺設備出力為1000標立方的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1臺和單臺設備出力為200標立方的PEM純水制氫設備1臺。截至目前,光伏部分已全容量并網、堿液制氫設備投入運行,二期兩臺3.3兆瓦風電及PEM制氫設備預計年內建成。
top 11
1月12日,為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助力“中國氫海”建設。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青海省能源局聯合印發《青海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海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年)》、《青海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三項政策。
top 12
1月18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發布關于印發《江蘇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的通知。
top 13
德國和法國政府宣布承諾“加強歐盟”后,德國將加入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的H2Med管道項目。
預計該管道將成為歐盟的“第一條”主要氫走廊,預計將輸送歐洲大陸10%的氫消費量,相當于每年200萬噸,作為歐洲氫骨干的一部分。
根據法德兩國的承諾,氫啟未來網了解到H2Med項目現在將擴展到德國,預計將于2030年完成。
top 14
挪威氫燃料電池制造商TECO2030表示,其試驗臺燃料電池的開發接近完成,首批機組已準備好組裝。氫啟未來網了解到,FCM400(400kW燃料電池)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奧地利格拉茨的AVL工廠組裝,有望在第三季度完成先進的試驗臺操作。
top 15
1月10日,美國能源部、交通部、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以及環境保護局四部門發布了《美國國家交通脫碳藍圖》。
top 16
湖南行必達網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卡”)宣布完成近10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
據悉,本輪融資將用于加快新一代新能源重卡的產品研發和投放,并持續擴大市場份額。
top 17
“攜手共進”!凱豪達氫能源與綠能科技(國核電力院)達成氫能發展戰略合作
1月10日,深圳凱豪達氫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豪達氫能源”)董事長陳凱家攜管理團隊前往國家電投集團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能科技(國核電力院)”】參加簽約儀式。
凱豪達氫能源總裁歐陽劍、綠能科技(國核電力院)總會計師方格飛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氫能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資金、人才、管理、市場、渠道和產業鏈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深入合作,促進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貢獻。
top 18
1月16日,搭載鋒源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氫能公交在平湖市7路氫能示范專線投入運營。本次投入7號線路的氫能公交長度為8.5米,使用了鋒源氫能的80kW燃料電池發動機,全線設有20個站點。
top 19
1月13日,福州市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創新聯盟(以下簡稱“福州氫能聯盟”或“聯盟”)成立儀式暨聯盟首屆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研討會在福州長樂舉行。
本次會議對于培育壯大福州市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深度融入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打造福州市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top 20
濟寧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山東聊城舉行批量氫燃料客車采購簽約儀式。
top 21
史國君建議,要不斷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相關政策,完善氫能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完善行政審批流程。鼓勵和支持社會資金投入氫能建設和運營,探索加氫/加氣、加氫/加油、加氫/充電及其站內制氫等聯合建設方式和多種經營模式。加強氫能安全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確保氫能利用安全可控,擴大氫能應用領域和范圍,促進氫能在交通、儲能、發電、工業等方面的多元化應用。
top 22
1月10日,中集海洋工程旗下綠氫裝備品牌“中集集電”新型輕量化千方電解槽CIMC-GH系列旗艦產品下線暨中集揚州制氫裝備生產基地投運儀式在揚州舉行。
據了解,該臺堿性電解槽是中集集團向市場推出的首款綠氫生產裝備,意味著中集正式沖擊綠氫生產裝備賽道。
top 23
豐田發布了兩款新能源概念車,但采用了上個世紀的經典車型AE86。這兩輛所謂的新車首次出現在日本東京汽車沙龍上。這兩輛車各自命名為豐田AE86 H2和AE86 BEV。
其中豐田AE86 H2看名字就知道是一款以氫能源為動力源的新能源汽車。
top 24
1月9日,洛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洛陽市“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中和規劃》的通知。
top 25
華豐燃料電池及聯合燃料電池研發生產項目獲得全國首張“先租后讓”《不動產權證書》
華豐燃料電池及聯合燃料電池研發生產項目負責人欣喜地從經開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不動產權證書》,而該證書也是經開區在推行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模式下,頒出的全國首張《不動產權證書》。
top 26
1月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top 27
補貼18元/kg!南海區發布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2022年修訂)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2022年修訂)的通知(以下簡稱“扶持辦法”)。
top 28
1月11日消息,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能源局聯合印發《四川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top 29
德國漢堡港(Port of Hamburg,Germany)將獲得一個由林德工程公司(Linde Engineering)建造的加氫站,作為氫動力港口物流測試中心的一部分。
受漢堡哈芬物流公司(HHLA)委托,林德建造的加油站將在HHLA清潔港口和物流集群的范圍內開發,為氫動力重型貨車(HGV)和終端設備提供燃料,以測試其運行情況。
top 30
150億!產值400億!智能電氣及氫能產業園等新能源項目花落中山
2023年1月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與明陽集團舉行簽約儀式,150億元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項目最終落戶中山。